小莲庄
小莲庄在湖州南浔万古桥西,与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业堂藏书楼隔溪相望。庄园始建于1885年,经营建筑达四十年,于1924年竣工。原为当地豪富刘镛私家花园。因慕元代书画家赵孟兆页“莲花庄”之名,故称“小莲庄”。1987年,国家拨款和地方集资,将园修缮一新。
庄址原为长生寺(寺建于南宋建炎间)。全部构筑分外园和内园两部分。
外园有荷花池十亩(亦名挂瓢池,俗名鱼径池),亭榭楼阁,长廊曲桥,环绕池周,傍水而建。桥畔古木森森、藤萝蔓布。北岸建有六角亭,隐于垂柳翠竹之间。堤外又有鹧鸪溪并行,江南水乡情趣盎然。
西岸有一碑廊,壁间的《紫藤花馆藏贴》与《梅花仙馆藏真》石刻共45方,都是名家翰墨,现仍保存完好。《紫藤花馆藏贴》四卷,系清翰林待诏徐达源与二十余位名人往来投赠之篇什、尺牍。其中有袁枚和日本诗人熊坂的手迹。《梅花仙馆藏真》石刻共14方,系摹秦琅琊台篆书及刻石。秦琅琊台刻石世无完本,嘉庆十三年(1808)八月,严可均仿琅琊台旧拓本摹写。同庆十一年秋,周昌富钩勒上石。临池处筑“净香诗窟”,诗窟为歇灯顶,垂脊上塑有“八仙”。诗窟的天花,一作笠状、一作斗状,极为雅致,是建筑中之精品。诗窟 系“四面厅”形式,可欣赏四周景色。其南建有“东升阁”,高约十米,融合中国古塔和西洋建筑的某些优点,自成一体。屋顶是较平缓的攒尖,上置一圆形饰物,四面有窗,采用借景手法,可远眺东南田野、西北山峦,园外自然风光,一览无遗。
南岸有一“退休小榭”,远望似一画舫,造形别具一格,平面呈凹字形。此榭坐南朝北,北窗可接纳午阴清凉,宜在夏季观赏荷花。因采用冷色调,灰瓦白墙,显得素静淡雅。东有曲廊与小榭相连,廊中有园亭和亭桥,廊中建有园亭和亭桥,廊引人随,径沿池转,大有移步换景之妙。
内园以假山为主,假山均为玲珑的太湖石,东栽青松,西植红枫,山间有三重崎岖小路,盘旋曲折,并有洞穴可穿,悬岸间一桥飞架,山巅筑亭。山麓有池,翠山倒影,清澈如画。池上还有小桥两座,游人登山履水,清幽之感油然而生。
紧靠庄园西边有刘氏家庙,厅堂高大,气宇轩昂,院外矗立着两座南北相对的牌坊,一为“贞节坊”,一为“乐善好施坊”,均建于清光绪年间。牌坊中间有两块“下马石”和一对蹲坐的石狮子,镂刻精致,憨态可掬。电影《夜半歌声》部分镜头曾来刘氏家庙拍摄。
综观庄园,以荷花池为中心,山石参差而叠,亭阁、水榭傍池各处建筑分别成景,景景之间,具界不界,内园、外园似隔非隔,错落有致,幽曲成趣。园内,有楼、有阁、有斋、有轩、有窟、有桥,以及回廊、碧栏、幽洞。既富有江南园林特色,又别具风姿,实为古典园林 一大佳构。
八十年代开始,南浔镇政府连年对小莲庄进行了绿化工作,植有大量名贵树木和四季花卉,入春,桃花盛开,初夏,白兰花飘香,夏秋荷蕖玉立亭亭,秋冬,雏菊弥茂,与青松、翠柏、红枫相映,引人入胜。 1984年4月,小莲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