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林三桥

2008-11-19 00:00:00

水乡双林镇的万元、化成、万魁三桥是湖州的胜景之一。在同一条河上相距不到400米之间连建三桥,实为少见。
    其中,化成桥居中,它东距万元桥225米,西离万魁桥122米,如三道长虹争跃于碧波之上,瑰丽多姿,令人赞叹。
    双林塘横亘镇北,上接余杭,下注具区(太湖),通达湖州,数里外即可望见三桥,遥遥如在迎送。
    万元桥始建年代失考。明嘉靖间曾遭倭寇破坏。清康熙间构木梁,名福成桥。雍正八年(1730)砌石,改名万元桥。道光十四年(1834)重建,历时七年,至二十年(1840)落成。桥高7米,长51米,阔3.5米。在三桥之中,此桥最为挺拔秀丽。石栏凿有狮子10对,形态多样。桥上有四联:
        源远流长,永固虹梁成利济;
        地灵人杰,高骞凤尾焕文明。
        甲地云联,双水千秋资重镇;
        台星鼎峙,三桥一气接长天。
        苕水西来,山排万笏;
        奎光东映,星耿元精。
        积厚流光,万家余庆;
        钟灵毓秀,元气常充。
    化成桥,一名塘桥。系元延佑年间(1314—1320),塘口化成庵一僧创建木梁,故以化成为名。明洪武初改砖,永乐间易木,天顺(1458)重建,至嘉靖中始环以石。此后在崇祯三年(1630),清乾隆五十八年(1793)几经重修。据《双林镇志》记载:“桥畔向缆客船,多乘夜行,谓之夜航埠。桥上设立灯杆,烂然如昼,四方商贾望杆而集。”此桥以砌石重建算起,距今已430余年。桥高6.6米,长46米,阔3.4米。其中两联:
        联双水之晴虹,中流自在;
        起三桥之彩凤,夹道行空。
        磐石沐恩波,水接双桥成鼎峙;
        舆梁仍古制,化垂千载拟棠阴。
    万魁桥,在禹王庙北,最初为木桥,几经塌圮。直至清康熙元年(1662)才砌石,至八年(1669)竣工。康熙五十三年(1714)至五十七年(1718)重修。乾隆五十五年(1790)改建,五十八年(1793)与化成桥同时落成。桥高6.8米,长51米,阔3.2米。其中一联:
        桥卧为虹,五色云霞开晓霁;
        波平似镜,万年甲第耀奎文。
    万元、化成、万魁三桥有凤尾之说。据传,明太祖手下军师刘伯温,学识渊博,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会看风水。他曾路过双林,赞叹双林是块宝地,形似展翅飞翔的凤凰。双林镇南的杨桥为凤首;桥堍双井为凤目;镇东的虹桥与镇西的大通桥相对,则为凤翼;镇北的万魁、化成、万元三桥并驾齐驱,称为凤尾。乘船上,在远处就可看见三桥层迭仿佛风尾,当船逼近驶入桥下 时,凤尾又化作了横贯运河的长龙。三桥高长相匹,鱼贯而列,形成了水乡泽国难得多见的壮丽景观,令人难以忘怀。
    双林三桥也称姐妹桥。“双林人海吵醒雾,满街灯火似黄昏”,这诗描写双林的早市特别热闹,赶早市的人多似人山人海,从双林北栅至双林镇上中间横隔一条宽阔的运河,河上原来没有桥,必须摆渡过河,运河南岸有户商人家中有一对聪明玲俐的孪生姐妹,她俩看到百姓行路难,都在寻思,而姐姐抢先建造了万魁桥,桥建成后,並立即吩咐家人站在桥上收“过桥费”,每人一次十个铜钿。百姓对此怨声载道,妹妹得知此事,以自己的私蓄也建了一座桥,桥造成后,她叫家人当众宣布:“过桥者分文不收”。于是,四乡百姓,议论纷纷:“姐妹俩,两个样,一个善来一个贪”。姐姐听后感到内心万分不安,为赎回自己的歉仄,以在万魁与万元两桥之间造了一座化成桥。这就是传说中姐妹桥的来历。同时,也揭开人们心中:“咫尺之距,为何要连跨三桥”的不解之谜。
    三桥雄峙双林镇北,旅客乘船临近双林时,随着船的波动,但见三桥层迭上下,吞吐浮沉,极为壮观。每当黎明日出时,朝阳喷薄云蒸霞蔚,在船上眺望,双林三桥,宛若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游龙,上下腾舞,无比雄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