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场山·万寿寺·多宝塔
道场山,旧名云峰,在湖州市正南5公里,面积约8平方公里,最高峰海拔210.7米。由坚硬的花岗岩组成,为燕山运动晚期酸性岩浆上升之产物。从平面图上看,似撒开尾巴的金鱼。
明弘治《湖州府志》载:其山“峰峦秀郁,水石森爽,殊为吴兴佳绝,古今游览者皆萃焉。”明万历《湖州府志》有“吴兴八景”之说,其中把“道场晓霁”列为首景,可见道场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风景绝佳的游览胜地。古往今来,许多文人墨客、诗家名流都曾在此流连忘返,并留下许多诗篇。其中以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写的《与客游道场山何山诗》最为脍炙人口。这位来自巴山蜀水、遍游名山大川,才气横溢的一代文豪,面对道场山的秀丽景色,不禁也吟出“道场山顶何山麓,上彻云峰下幽谷,我从山水窟中来,尚爱此山看不足”的诗句,足见道场山景色之佳丽,非比寻常。
道场山不仅以“峰峦秀郁,水石森爽”的自然景观名世,更以其与造化之功有机结合的人文景观吸引众多的游人。其中以万寿及多宝塔更引人瞩目。从山脚到山顶的通道石板上,每隔一块即雕有线条流畅、形态各异的荷花、荷叶、莲及莲子等图案,给登山旅游者增添了无穷的情趣。
万寿寺位于道场山近顶峰处的山岙里,在宋代曾被 列为江南十大名刹之一,在国内外,特别是在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佛教界有很大影响。寺初建于唐中和年间(881—884)。据明万历《湖州府志》载:“‘逢道即止’。讷经经山,询其名,父老曰:‘道场山。故多虎’。讷策筇直上,坐盘石,虎伏其侧,三宿无伤,结庵居之,名其处曰‘伏虎岩’”。这段记载夹杂了神话传说,但不能排斥当年有虎豹出没。清同治《湖州府志》记载则接近写实:“昔(如)讷和尚辞师出巡礼,师曰:‘逢场即止’。讷经此山,遂留。后建寺,山顶有塔,下有笑月亭、爱山亭。其阳有伏虎岩(如讷遗迹),有瑶席池,有仰高、宜晚、望湖三亭,其下有归云等庵,颇幽胜。”且不管这些记载封建迷信传说的部分,万寿寺最早为僧人劝募所建,则是可以肯定的。
五代吴越时钱王题额为“正真禅院”,宋嘉泰间(1201—1204)改“妙觉寺”,宋元丰三年(1080)知州事陈侗奏改赐“护圣万寿禅寺”,元末毁于兵火。僧正印劝募重建,于元至顺元年(1330)建成,据清咸丰《乌程县志》载:重建成后的万寿寺,建有“法堂五间,僧堂七间,又作库楼、香积厨、青山堂、梅檀林、蒙堂、选僧堂”等,“壮丽有加于昔”(清同治《湖州府志》), 后又增建了观音殿,可以想见昔规模之大。明洪武三年(1370)重修。直至十年动乱之前,该寺大体保持这个格局。十年动乱中,寺院、佛象、石刻等均遭毁损,仅存观音殿、千佛壁和池水清澈、旱年不枯的放生池和瑶席池。劫余之5000余卷藏经,已转入南浔嘉堂藏书楼保存。
山顶之多宝塔,又名文笔塔、文风塔、俗呼道场塔。初建于北宋元丰年间(1078—1085),明嘉靖年间(1522—1566)重修,至清道光十九年(1839)又加修葺,此后长年失修,塔身倾斜,并有裂缝。1987年政府拨专款维修,1988年6月竣工,现已焕然一新。
修复后之多宝塔,按原样共七层,通高33米,底层外壁宽1.98米。塔身为砖木结构,外八面内方形,塔体玲秀巧,结实庄重,每层均挑出塔檐,飞檐翘角,檐角下悬风铎,山风吹来,叮当作响,余音缭绕,极富情致,塔顶置铁铸塔刹,由覆钵、宝珠、仰莲、相轮、宝盖、圆光、仰月、宝葫芦等构件组成,塔刹雄伟矫健,高耸挺拨,给人以刺破云天之感。塔每层原有楼板,可登临远眺。据明万历《湖州府志》载:“万历元年(1573)知府栗祁龛以木塔”,万历《湖州府志》,成书于万历四年(1577),是知府栗祁所修。多宝塔外建木塔之说,是可信的。准此,多宝塔则是湖州继飞英塔在石塔之后,在砖塔外建木塔之首例。也是湖州的第二座塔里塔。木塔坍圮于何代尚无考。
多宝塔的兴建,据宋朱或《萍州可谈》记载,还有一具有浓厚迷信色彩的传说:“熙宁癸丑(1073),先父登第,天子擢第一,为权臣所轧,改居第二。大父颇不平,道场老僧曰:‘此非人事,道场在州之离方,文笔山也。低于他州,故未有魁天下者。’僧乃丐缘,即山背建浮屠,望之如卓一笔,既成,语州人曰:‘后三十年出状元矣!’其后大观(1109)贾安宅故政莫俦,相继果元。”明姜光熊《樊川丛话》也有类似记载:多宝 塔“立石适届丑日,僧曰:‘自后逢丑必擢高第’”接着列举了自宋大观已丑(1109)至明嘉靖己丑(1529)历代逢丑年登第之然单。
风水迷信宿命之说,当然不足取,然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(清.石涛)“文章均得江山助”(明.王十朋),秀丽的湖州山水,曾经启迪了无数骚人墨客的灵感,这倒是湖州历代文人较多的原因之一。屹立在道场山巅的多宝塔,巍峨挺拔,似为道场山的点晴之笔,远远望去,湖光山色塔影,分外秀丽;登临顶塔边远眺,湖州城尽收眼底,天朗气清时还可见到太湖点点帆影,令人心旷神怡。多宝塔为湖州的秀丽山水增色不少。
道场山顶之多宝塔,对于外地来湖州之游客来说,正如启读湖州这册江南水乡风光图的一帧“封面”;对于湖州本地人来说,多宝塔是家乡的标志,古代有“一天不见多宝塔,思乡之情油然生”之说。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一中全会以后,非废俱兴。万寿寺劫余的观音殿已加整饰,放生池和瑶席池也作了疏浚整理,苏州灵岩山寺赠送的三尊木观音佛象,于1985年3月迎接到寺共奉,并于同年四月正式对外开放,接纳游客观瞻。山顶屹立千年之多宝塔,也以其巍峨恢宏的丰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。